胡春燕
2016年11月18日08:28 來源:光明日報
國產電影在國內屢創票房佳績,而到了海外,表現卻往往不盡如人意,票房不高、口碑不佳,導致多年來我國一直存在著較大的電影進出口逆差。
統計顯示,2015年我國內地院線上映的海外片票房達169億元人民幣,佔國內電影市場總票房的38.4%,而同期,國產影片海外銷售收入隻有27.7億元。在國內頗具影響力的大片《老炮兒》《港囧》《夏洛特煩惱》,在北美的票房分別為141萬美元、130萬美元和129萬美元。
跨文化交流的困境何在?文化差異引起的隔閡是一個重要原因。
區別於經濟合作的利益共同體,文化領域的走出去是一種潤物無聲的情感認同、文化認同,進而達成命運共同體的共識。走進對方的心裡,傳遞文化的滋養,既要在“異”中求“同”,在“分”中促“融”,更要在方式方法和渠道平台的搭建上,拓展中國文化與他國文化的共融基礎。
以中國文化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傳播為例,沿線國家眾多、民族各異,1000多個民族僅部族語言就不下200種。語言文化的差異,宗教信仰的不同,傳統節日、婚喪嫁娶、生活習慣等各種民俗差異交織在一起,都給中國文化走出去帶來了挑戰。
面對“一帶一路”國家的顯著文化差異性特征,如果我國在文化傳播中不考慮客體情況而唱“獨角戲”,效果往往不佳。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導意見》強調,加強和改進中華文化走出去工作,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創新內容形式和體制機制,拓展渠道平台,創新方法手段,增強中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