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光明日報:帶著火種上路懷著初心前行

馮蕾 李慧

2016年10月21日10:06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帶著火種上路懷著初心前行

  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

  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82年前,從贛南的秋天出發,一支隊伍開啟了用鮮血寫就的史詩般征程。

  那一年,19歲的鐘明,就在這支紅軍隊伍中。

  那一年,他和他的戰友不會想到,“長征”——這個偉大的名字竟和他們有關。

  鐘明,2015年6月25日逝世,享年100歲。參加過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二萬五千裡長征、延安大生產運動、東北解放戰爭的他曾在10年前接受本報記者的採訪,他說:“要相信我們的黨,相信我們走的路。”

  今天的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接近30%。當G20的璀璨煙火綻放在西子湖畔,當千年絲路文明在海陸通道上重煥光彩,發展的奇跡鍛造著這個東方大國的自信與榮光。

  今天的中國,正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

  無數人在探問和追尋中國道路背后的密碼。

  觀察這條長征路,無疑將從一種視角揭開謎底。

  這條路,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道路﹔這條路延伸至今,就是獨立自主,實事求是,一切從實際出發,不斷開創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的道路。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馬克思主義是隨著時代、實踐、科學發展而不斷發展的開放的理論體系,它並沒有結束真理,而是開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

  倒海翻江卷巨瀾 刺破青天鍔未殘

  ——從嚴重挫折和雪山草地中走出的絕地重生之路

  山,快馬加鞭未下鞍。驚回首,離天三尺三。

  山,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山,刺破青天鍔未殘。天欲墮,賴以拄其間。

  1934年10月,硝煙迷漫的戰場,吹來蕭瑟秋風。

  湘江之戰關系著中央紅軍的生死存亡,紅軍在此與敵人苦戰五晝夜,付出了極大犧牲。出發時中央主力紅軍8.6萬人,搶渡湘江傷亡慘重,銳減為3萬余人。毛澤東同志以“山”為題,三首小令映射了經歷湘江惡戰后的勇氣和信心。

  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丟掉中央革命根據地,被迫長征之后,紅軍喋血湘江。失地於前,喪師於后。這是為什麼?

  還在數萬大軍被阻在江邊待渡的時候,當時黨的負責人博古舉目四望,狼藉滿地,尸橫遍野,喃喃自語:“還是去見馬克思好,這樣一了百了。”來自德國的軍事顧問李德卻把紅軍的失敗歸之於“沒有地圖可循”“情報偵察的不准確造成的”……

  紅軍的命運何去何從?未來的道路何去何從?

  回望近代歷史,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接連而起,但農民起義、君主立憲、資產階級共和制等種種救國方案都相繼失敗。從戊戌六君子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從林則徐“時運不通,妄求無益”的悲憤,到孫中山“以吾人數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國家億萬年不死之根基”的畢生求索,都未能挽救中國於水火。

  按照馬克思的社會發展階段論,隻有在資本主義發展的高級階段才可能誕生社會主義。而處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能不能走出一條新路?

  ——這是一條在犧牲與反思中走出的絕地重生之路。

  德國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茨說:“血液往往是勝利的代價。”

  李大釗說:“絕美的風景常在奇險的山川。”

  從“左”傾冒險主義和關門主義主觀蠻干的錯誤走出,湘江戰役之后,軍委縱隊離開廣西,在黎平召開政治局會議,全面檢查第五次反“圍剿”以來的軍事指揮問題。時隔不到一個月的1935年1月15日,著名的遵義會議召開,終於確立了毛澤東同志在全黨的領導地位。

  經過這次會議,朱德滿懷激情地賦詩:“群龍得首自騰翔,路線精通走一行。左右偏離能糾正,天空無限任飛揚。”

  歷史以血的教訓啟示我們:脫離中國革命戰爭實際,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蘇聯經驗神聖化,根本無法解決中國的問題。

  “我們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糾正脫離實際情況的本本主義。”早在1930年,毛澤東同志就作出深刻論述。

  后來,毛澤東同志在談到長征時指出:“這以后我們就得到了教訓,知道馬列主義的普遍真理是應該相信的,但是要同中國革命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后來一結合就靈了,就打勝仗了。”

  1935年6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四川懋功北部的兩河口召開會議。雖然暫時取得了一致意見,但分歧並沒有消除。

  生存屏障和路線斗爭依然考驗著這支頑強的隊伍。

  北上還是南下?東進還是西退?

  中央在巴西召開緊急會議,採取果斷措施,率領一、三軍團,迅速轉移,脫離險境,繼續北上抗日,戰勝了張國燾妄圖以槍指揮黨和分裂逃跑的企圖。

  ——這是一條在孤立無援、圍追堵截中走出的獨立自主之路。

  1933年初,中共中央從上海遷往中央蘇區,由於沒有大功率電台,隻能通過上海中央局的電台與共產國際保持聯絡。

  1934年10月,上海黨組織遭到破壞,上海中央局兩部電台負責人被捕。中共中央與共產國際持續四年之久的電訊聯系因此中斷。

  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由於這種“失聯”,中共中央開始了前所未有的“獨立自主”:

  獨立自主確定戰略轉移和中國革命道路的方向,通道會議、黎平會議、猴場會議等三次重要會議,打亂了國民黨軍圍殲紅軍的計劃﹔

  獨立自主改組中央領導機構,遵義會議選舉毛澤東同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紅軍轉戰途中,軍事指揮機構改組為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新的“三人團”,從組織上保証了正確路線﹔

  獨立自主實施作戰指揮,新“三人團”及時調整戰略戰術,四渡赤水、南渡烏江、佯攻貴陽、巧渡金沙江,紅軍以神奇的戰術,擺脫了40萬國民黨軍的圍追堵截,絕地重生,轉危為安……

  歷史的長河波濤洶涌,關鍵處往往隻有幾步。

  國慶假日,遵義會議舊址,瞻仰者絡繹不絕。甬道一側的宣傳牆上,“偉人毛澤東在這裡崛起﹔中國共產黨在這裡站起﹔中國革命在這裡大轉折”的三段話赫然醒目。

  2015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遵義會議會址和遵義會議陳列館時深刻指出,遵義會議作為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走獨立自主道路、堅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建設堅強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等方面,留下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我們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歷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

  這種獨立自主的探索和實踐精神,這種堅持走自己的路的堅定信心和決心,是我們黨全部理論和實踐的立足點,也是黨和人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