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石川
2016年10月19日08:11 來源:京華時報
《人心向背》之所以熱播,在於它“干貨”足、看點多,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一一呈現。還在於它彰顯了中央的反腐決心,更揭示了制度反腐的內在邏輯。
10月17日晚,由中央紀委宣傳部、央視聯合制作的8集大型電視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第一集《人心向背》在央視播出。在片中,周本順、白恩培、李春城等案件當事人現身說法,多處案件細節首度公開,受到廣泛關注,引起強烈反響。
在十八屆六中全會召開前夕,播出反腐紀錄片,不是偶然,第一集剛一播出便實力圈粉。與其說它映襯了當今反腐的宏大背景,毋寧說契合了民眾的反腐熱望。正如“一千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群體觀看《人心向背》也會有不同的觀感。可以說,《人心向背》的熱播,早已超越了傳播學范疇,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
《人心向背》之所以熱播,在於它“干貨”足、看點多,許多鮮為人知的細節一一呈現。比如,周本順曾燒香拜佛求心安,還為死去的寵物龜抄經文。都說一些高級官員大搞迷信,這一細節便為官員迷信提供了注腳。無獨有偶,另一落馬官員李春城也被指“濫用職權進行封建迷信活動”。不信馬列信鬼神,是信仰的坍塌,信念的空心化,不可不警惕。
《人心向背》之所以熱播,還在於它彰顯了中央的反腐決心,更揭示了制度反腐的內在邏輯。一個個大老虎落馬,面對攝像頭懺悔不已,甚至流下眼淚,如果只是展示其丑態,而不挖掘他們落馬的誘因,剖析他們沉淪的路徑,不扎緊制度的籬笆,那麼警示效果就會大打折扣,隻會弱化為人們的飯口談資而已。
在《人心向背》中,相關部門通過分析典型案例,在講述監督執紀故事的同時,也觸及了一些本質的東西,更進行了一些制度性思考。比如,借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