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6日16:21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人民網北京11月26日電 (記者金洪花)11月25日,“道中華·京華行”採風活動在北京正式啟動。本次活動以“根脈中華·坐標北京”為主題,首站走進北京大運河博物館,深入探尋大運河深厚的歷史底蘊與當代價值。
作為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杰出典范,大運河始建於春秋時期,歷經隋元兩代大規模擴建與整治,最終形成貫通南北的交通動脈。該工程通過創新運用船閘、陡門等設施,成功連接五大水系,展現了中華民族在水利工程領域的卓越智慧。
大運河不僅在物資運輸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更在文化傳播與民族融合方面產生深遠影響。南北方的藝術形式、生活習慣在此交融,形成了兼容並蓄的文化格局。同時,運河也成為中外經貿往來重要通道,絲綢、瓷器、茶葉等商品通過此路遠銷海外。

圖為彩繪胡人陶俑(左)與白陶男立俑(右)。人民網記者 金洪花攝
在北京大運河博物館的展陳中,彩繪胡人陶俑與白陶男立俑等文物生動展現了唐代的民族融合景象。據館內解說員介紹,這些文物真實記錄了當時胡漢雜居、文化互鑒的社會風貌。其中,翻領胡服成為社會風尚,漢族亦普遍穿著,體現了民族間的相互交融。
2014年,京杭大運河成功入選《世界遺產名錄》,標志著其價值獲得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如今,這條千年運河正以嶄新姿態融入現代生活,持續推動沿線城市發展,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