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皮槍套背后的抗戰故事

唐艷蓉

2025年11月22日09:09    來源:中國軍網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在江蘇鹽城的新四軍紀念館中,珍藏著一件特殊文物——抗戰時期新四軍敵工英雄楊勇偉使用的皮制手槍套。這隻不起眼的手槍套,曾伴隨楊勇偉度過江蘇南通反“清鄉”斗爭最艱難的歲月,見証了他帶領的短槍隊在當地掀起轟轟烈烈的襲據點、鋤漢奸行動。

1943年2月下旬,為應對日偽軍在蘇中地區的“清鄉”行動,蘇中軍區從公安局和南通縣警衛團偵察排抽調20余名骨干,組建南通縣政治保衛隊,縣警衛團政治干事楊勇偉任隊長。該隊主要承擔打擊日偽漢奸、破壞敵人交通線和搜集敵情情報等任務。因隊員均配備短槍執行任務,政治保衛隊也被稱為短槍隊。

短槍隊正式組建后,楊勇偉立即組織隊員開展戰前准備:在日偽軍全面“清鄉”前熟悉全縣重要集鎮的地形,繪制精確的敵情地形圖﹔通過反復演練,熟練掌握多種武器的使用方法﹔針對敵后作戰特點,進行緊急情況處置、化裝偵察、翻牆越障及泅渡涉水等訓練。經過1個多月准備,全體隊員軍事素質顯著提升,為即將到來的反“清鄉”斗爭奠定扎實基礎。

?與此同時,日偽軍正加緊推進“清鄉”計劃,在南通周邊構筑長逾200公裡的竹籬笆封鎖線。一日,短槍隊獲取一則情報:南京汪偽政府委派的一名“封鎖”主任即將抵達天生港,實地檢查封鎖線構筑情況。經上級研判,此人對根據地威脅極大,遂將鋤奸任務交由楊勇偉率短槍隊執行。

天生港作為南通重要港口之一,扼守滬寧水路門戶,人員物資往來頻繁,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日偽軍在此部署重兵把守。要在敵人嚴密戒備下除掉一名行蹤不定的漢奸,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加之任務緊急,短槍隊對目標的具體情況,如外貌特征、衣著打扮、落腳地點等幾乎一無所知,一切情報都需從零開始摸排。

接受任務后,楊勇偉向隊員交代了集合時間與地點,隨即化裝成小老板潛入天生港。經幾日走街串巷、多方偵察,他成功鎖定目標。4月20日夜,短槍隊直扑天生港旅館,發現后院竹籬笆門已關閉后,眾人合力扭開籬笆門,按照預先的分工行事:有人在門邊警戒,楊勇偉與隊員周偉潛入院內。二人閃過兩道門,摸至老板廂房背后,聽見屋內正在開堂會,間或傳出陣陣笑聲,喧鬧一片。透過窗縫望去,那名“封鎖”主任正倚窗而坐。楊勇偉將短槍輕擱窗台,瞄准目標果斷扣動扳機。槍響瞬間,屋內眾人驚愕。周偉厲聲喝道:“不許動!”隨即甩入一枚手榴彈,“轟”地炸響,旅館頓時陷入混亂。

這是短槍隊首次執行實戰任務。撤離前,楊勇偉在現場散發傳單,上書“飛檐走壁,來無蹤,去無影”,落款“一枝梅”。此后,天生港除奸的故事不脛而走,在群眾間廣為流傳。

不久,短槍隊抓獲十裡坊據點的偽軍排長,經教育使其改過自新。根據偽軍排長提供的情報,短槍隊在十裡坊附近的公路上伏擊了從南通駛往唐閘的日軍,經激烈戰斗,擊斃日軍4人、活捉1人。此后,短槍隊又智擒四甲壩偽區長朱崇漢。在多次鋤奸行動后,楊勇偉都要在現場留下落款“一枝梅”的傳單。這一名號逐漸成為楊勇偉的代稱,令日偽軍聞風喪膽。在根據地群眾眼中,楊勇偉成為智勇雙全的抗日“俠客”,極大鼓舞了當地軍民開展抗日行動。

后來有人問起,為何要用“一枝梅”這個名號?楊勇偉說道:“用這個名號,一是告訴老百姓,寒冷的冬天裡還有報春的‘一枝梅’,抗戰的最后勝利一定屬於我們﹔二是讓日偽軍膽顫心寒,喪失斗志。”

在反“清鄉”斗爭的前6個月裡,楊勇偉帶領的短槍隊進行了40余次戰斗,擊斃日偽軍14人,俘敵13人,鋤奸7人,繳獲長短槍8支,猶如一把銳利的尖刀直插敵偽心臟。延安《解放日報》還對他們的英勇事跡進行了報道。

1986年4月,楊勇偉將自己在南通短槍隊時使用的手槍套捐贈給新四軍紀念館。如今,歷經八十余載風雨,手槍套的分量愈顯厚重:不僅作為實物見証了新四軍在敵后斗爭的烽火硝煙,更承載著“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於斗爭、敢於勝利”的新四軍革命精神。

(責編:溫璐、黃子娟)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