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緒康
2025年08月22日08:44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式現代化,民生為大”“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積極擔當作為的精氣神為黨和人民履好職、盡好責”。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始終站穩人民立場,秉持“時時上心”的態度全心投入,用心用情用力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以實干擔當順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真正做到讓群眾“事事放心”。
現實工作中,少數黨員干部對待群眾的事情不上心。比如,有的黨員干部對群眾反映的問題一拖再拖,對關乎群眾切身利益的事務消極懈怠,導致群眾訴求長時間得不到回應與解決﹔有的面對復雜問題和矛盾沖突一味和稀泥,對群眾提出的問題和合理訴求採取回避態度,使問題在推諉扯皮中變得愈發嚴重﹔等等。這些“不上心”的行為,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在群眾心中的形象,破壞了黨群干群關系的和諧融洽,阻礙了政策的落地落實與社會的良性發展。
深究其中根源,思想層面的問題最為突出。有的黨員干部理想信念不堅定,將個人利益置於群眾利益之上,缺乏對工作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把崗位視為安穩度日甚至謀取私利的平台,而非為人民謀福祉的陣地。在價值觀念上,功利主義、享樂主義作祟,工作消極應付。從客觀原因看,部分單位工作任務分配不合理,導致“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不良風氣滋生。同時,一些地方的考核評價機制尚待完善,對干部工作成效的考核未能精准聚焦群眾滿意度和實際工作成果,使真抓實干、用心服務群眾的干部得不到應有的褒獎,而敷衍塞責者未受到有力懲戒。
干部干部,干字當頭。為民服務解民憂,不能停留在口頭上,而要落實到具體行動中,真正把“民盼之事”當成“頭等大事”來完成、來落實。要以真心換真心,以真情換真情,主動深入田間地頭、街頭巷尾、工廠車間等基層一線,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交流,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盼。要主動提高群眾工作能力,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工作方法,積極回應群眾關切,以“天下大事,必作於細”的態度、以釘釘子精神,腳踏實地地解決好每一件群眾“小事”,真正維護好、保障好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推動干部“時時上心”,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責任機制、監督機制。進一步明確和細化每一個環節、每一個崗位的工作責任,確保解決群眾問題事事有人管、人人都負責。發揮群眾監督作用,設立專門的民生服務熱線、網絡投訴平台等,讓群眾能夠及時反映黨員干部工作中的問題,並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及時調查處理,公開處理結果,做到群眾訴求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另一方面要完善考核評價機制,對於在為民服務工作中表現突出、群眾評價高的干部,在職務晉升、評先評優等方面給予優先考慮,樹立鮮明用人導向。同時,建立容錯糾錯機制,為敢於擔當、勇於創新的干部撐腰鼓勁,寬容他們在改革創新、為民服務過程中出現的非原則性失誤,讓干部放下思想包袱,輕裝上陣,更加積極主動地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新征程上,廣大黨員干部隻有以“時時上心”的緊迫感、執行力,扎扎實實想發展實策、出改革實招、謀惠民實利,才能讓群眾的期盼在一項項具體行動中化為現實,讓群眾“事事放心”,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2日 09 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