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
分享

甘肅民族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著力點

寧軍

2021年08月11日13:52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原標題:甘肅民族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著力點

甘肅是多民族省份,做好民族工作十分重要。全省有2個自治州、7個自治縣、21個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縣(市)、36個民族鄉鎮,民族地區面積佔全省總面積的43%。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指示精神,全面正確貫徹落實好黨的民族政策,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深入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區發展步伐,為加快建設經濟發展、山川秀美、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幸福美好新甘肅作出了貢獻。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

全面加強黨的領導。做好民族工作關鍵在黨、關鍵在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民族地區不斷加強黨的領導,不斷強化黨的理論武裝,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尤其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立足地區實際,用黨的民族理論政策指導民族地區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在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新征程上,甘肅民族地區要繼續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在各族干部群眾中廣泛深入開展黨的民族理論政策學習和民族團結教育,把各族干部群眾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決策部署上來,不斷增強各族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夯實民族團結進步的物質基礎。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脫貧、全面小康、現代化,一個民族也不能少。甘肅民族地區要繼續把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大力發展生產力,促進經濟生產方式的轉變,把握“一帶一路”建設機遇,發揮甘肅民族地區的地緣優勢,把自身打造成“一帶一路”上的重要節點和重要區域。要提高把“綠水青山”轉變為“金山銀山”的能力,立足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經濟,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不斷縮小和東部發達地區之間的差距,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斷增強各族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推動各民族文化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黨的十八大以來,甘肅民族地區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推進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的實施意見》,積極整合優秀文化資源,推動文化事業不斷繁榮發展。在各族群眾中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對於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至關重要。甘肅民族地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進一步推動各民族文化的傳承保護和創新交融。如,加大力度搶救裕固族的民間歌舞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充分挖掘和利用藏毯制作技藝、玉雕制作技藝等形成文化產業。要通過挖掘甘肅民族地區能夠反映伏羲文化、炎黃文化等的共同記憶符號,樹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華文化符號和中華民族形象,增強各族群眾對中華文化的認同。要廣泛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根植各族群眾心靈深處。要結合本地紅色文化資源,講好黨的故事、紅軍的故事、西路軍的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甘肅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地區,各民族在此長期交往交流交融,共同建設著這片土地。比如,甘肅西部的河西走廊是各民族往來、遷徙、交流、融合非常頻繁的地區,農耕民族和游牧民族在這裡交流交融、共建共榮,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形成和發展的縮影。在新時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途徑。甘肅民族地區要適應新時代新要求,不斷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廣度和深度。要出台有利於構建互嵌式社會結構的政策舉措和體制機制,使各族群眾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鄰居、結得成美滿姻緣。實施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一廊一區一帶”(河西民族團結進步示范走廊、隴東南民族團結進步鞏固區、沿黃河—洮河民族團結進步提升帶)行動,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要更新工作理念、創新工作方式和載體,充分利用好信息化時代的新技術新手段,積極發聲、傳播正能量,講好中華民族大團結故事,全面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積極營造有利於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社會環境。

【作者系河西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本文系甘肅省社科規劃項目“甘肅民族地區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機制研究 ”(項目號:YB103)的階段性成果。】

(責編:王雨萱(實習生)、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