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
分享

河北:民族團結一家親 石榴花開感黨恩

李曉東

2021年08月04日08:13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原標題:河北:民族團結一家親 石榴花開感黨恩

河北有6個自治縣和3個少數民族人口較多的縣、44個民族鄉,少數民族人口375萬,廣泛交錯雜居分布於城鄉各地。近年來,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河北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緊扣“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總目標,圍繞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主題,深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使民族團結石榴花開遍燕趙大地,深深根植各族人民心中,枝繁葉茂,碩果累累。

抓機制,強合力,共創共建工作格局進一步鞏固

河北省委、省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先后出台了《關於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施方案》《關於建立省直有關單位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機制的通知》,始終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一主線貫穿於創建工作全過程,提出35項具體任務、7項保障措施,並將任務措施落實到47個省直有關部門及各市縣黨委、政府。2021年,在省直部門建立了統一領導、任務分解、溝通聯絡、調研指導四項工作機制,形成了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省上下齊抓共管創建工作的強大合力。

今年以來,各省直部門結合職能,將創建工作任務自覺融入中心工作。省委宣傳部、省文化旅游廳、廣播電視局以“永遠跟黨走”為主題,在城鄉基層廣泛開展“365百姓故事匯”群眾宣講活動,以生動活潑的形式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開展“中華民族一家親”文化下基層活動,支持民族地區開設非遺工坊,幫助各族群眾學習傳統技藝,促進就業增收。團省委以各民族青少年融情交流為重點,開展“石榴籽一家親”、暑期“同心營”和“民族團結我踐行”社會實踐活動。省婦聯在“美麗庭院”創建中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庭院”活動。省委網信辦指導重點新聞網站、政務新媒體開設微博、微信、微視頻及客戶端交流共享平台,建設好網上共有精神家園。省總工會廣泛開展“中國夢·勞動美”主題宣傳教育活動,引導各族職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抓宣傳,聚民心,創建氛圍進一步濃厚

創新開展“石榴花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品牌活動,深入開展人文化、大眾化、實體化活動,打造民族團結線上線下宣傳陣地。將“石榴花開”創建品牌成果納入河北省委深改委2021年推進各領域改革責任分工,融入省委中心工作。在鄉鎮、社區、學校等不同類型地區或單位創建30個“石榴花開”示范區、示范單位,在主流媒體持續播發民族團結公益廣告,報道民族團結進步模范事跡,深入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各族干部群眾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進一步唱響“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主旋律。

堅持每年9月集中開展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月活動。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通過在主流媒體發聲,講好民族團結進步故事。組織主題文藝晚會、新聞發布會、民族團結題材電影周等活動,春風化雨地將“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理念傳入千家萬戶。

著力在各級各類學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根植各族青少年心田。在14所中小學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堅持每年在全省中小學秋季開學季上好“民族團結第一課”,開展“辦好一場民族團結專題講座、建好一個民族團結宣傳櫥窗、講好一個民族團結故事” 和“中華文化進校園”等活動,以靈活多樣的形式讓青少年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加強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此帶動創建工作進校園、進家庭、進社會,教育引領各族學生踐行愛國主義精神、涵養家國情懷。

抓載體,建平台,特色亮點工作進一步涌現

堅持做好省政府赴民族地區現場辦公這一特色亮點品牌。省民委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幫助自治縣對接各委員單位,最大限度爭取政策、項目、資金支持﹔組織各委員單位深入自治縣調研,落實好幫扶任務。2016年以來,省政府多次現場辦公,在基礎設施、特色產業、公共服務、環境保護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有效解決了一大批制約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問題,有力推動民族地區打贏脫貧攻堅戰。

堅持把5年一次的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范評選表彰過程作為講好河北民族團結進步故事的過程,作為向身邊先進典型學習的過程,作為凝聚“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正能量的過程。2020年10月召開的河北省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對78個模范集體和98名模范個人進行表彰,進一步組織動員全省各族干部群眾堅定信心、真抓實干,為加快建設經濟強省、美麗河北,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堅持示范帶動畫好民族團結“最大同心圓”。推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進機關、進企業、進鄉鎮、進社區、進學校、進連隊、進宗教活動場所,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培育打造了大廠回族自治縣、石家庄市藏龍福地社區、河北師范大學附屬民族學院等一批各具特色、示范效應明顯、基層群眾滿意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范區、示范單位,先后有150個單位成為全省創建標兵,21個單位躋身全國先進。大力宣傳模范事跡,讓促進民族團結成為各族群眾的行動自覺和社會風尚。

堅持辦好民心工程。連續17年為民族地區各族群眾送文化、送科技、送健康。據統計,“十三五”期間共開展相關活動110場次,今年計劃辦好12場“三送”活動。通過為民族地區各族群眾送上精彩紛呈的文藝演出,邀請省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傳授種植養殖技術,組織省級醫療專家義診及宣傳醫療衛生健康知識,解決基層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助力民族地區民生事業發展,全省各族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的信念更加堅定。

民族團結一家親,石榴花開感黨恩。如今的燕趙大地,民族團結如同陽光、水和空氣一樣珍貴而又常見。各族群眾籽籽同心、團結互助,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民族團結,像珍視自己的生命一樣珍視民族團結,民族團結的石榴花開遍燕趙大地。

(責編:王雨萱(實習生)、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