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中華
2021年08月02日09:29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今年初,一部名為《山海情》的主旋律扶貧劇廣受好評,圈粉無數。故事發生地——寧夏西海固和閩寧鎮翻天覆地變遷的歷程,是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於上世紀90年代親自部署、親自推動,開展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閩寧模式”並結下豐碩成果的縮影,也是各族干部群眾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典范。
回望過去,發生在西海固的傳奇不止於此。這方土地,同樣也見証了黨的民族工作的非凡歷史。
1935年至1936年,紅軍長征途中三過寧夏西海固回族聚居村庄——單家集,毛主席為當地宗教人士講解黨的民族政策和抗日主張,留下了著名的革命佳話“單家集夜話”。紅軍駐扎時,還向當地百姓傳授了馬鈴薯粉條制作技術。從此,這種粉條就被稱為“紅軍粉”。如今,“紅軍粉”已成為單家集各族群眾致富的支柱產業。
從“單家集夜話”到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從干沙灘到金沙灘,從貧窮閉塞到全面小康,從長征精神到脫貧攻堅精神……在百年歷史長河中,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篳路藍縷、艱苦奮斗、開創輝煌,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得到空前增強。
今年3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在黨史學習教育中要用好這些紅色資源,組織廣大黨員、干部重點學習黨史,同時學習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做到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特別是要在堅持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維護各民族大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重大問題上不斷提高思想認識和工作水平。
對於廣大黨員干部來說,扎實推進黨史學習教育,就要從百年黨史中感悟思想偉力,從百年奮斗中汲取前行力量,堅持不懈用黨對民族工作創新理論的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回顧歷史,我們黨始終高舉民族大團結旗幟,創造積累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寶貴經驗。欲知大道,必先知史。黨的民族工作史是黨史重要的組成部分。中國共產黨早在成立之初,就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強調“一切夷漢平民,都是兄弟骨肉”,把少數民族解放納入中華民族解放的全局之中,團結帶領各族人民共同締造新中國,開創了中華民族大團結大發展的歷史新紀元。從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數民族代表鄧恩銘(水族)到韋拔群(壯族)、黃振士(黎族)、藍飛鶴(畬族)等革命英雄﹔從“半條被子”“彝海結盟”“牦牛革命”“山山金達萊、村村烈士碑”,到“八千湘女進新疆”“三千孤兒入內蒙”“齊心協力建包鋼”﹔從中央訪問團到全國少數民族參觀團﹔從東西部對口扶貧協作到鄉村振興……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各個歷史時期,中國共產黨始終凝聚起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的磅礡偉力,為實現中華民族獨立解放、繁榮發展不懈努力,繪就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生動畫卷。
進入新時代,我們黨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成為推動民族工作創新發展的鮮明主線。在驚濤駭浪中挺立潮頭,在櫛風沐雨中書寫華章。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高度,提出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等新理念,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黨章,把“中華民族”概念寫入憲法,成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推動我國民族工作進入了新時代。比如,明確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為我們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提供了根本遵循﹔明確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出台支持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措施密度之高、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極大地幫助民族地區融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和經濟大循環,步入發展質量更高、群眾得實惠更多的歷史時期﹔明確強調把加強民族團結作為戰略性、基礎性、長遠性工作來做,推動出台依法治理民族事務保障民族團結、加強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等政策文件,重視解決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形成、鞏固和發展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良好局面。
面向未來,我們要堅決履行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使命,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一百年驚濤拍岸,新時代激流勇進。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把“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列入“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行了戰略性部署。在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中,我們要履行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時代使命,深刻認識和了解民族工作在黨的百年歷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認真學習好貫徹好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結合實際把黨中央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要在大統戰工作的格局下,進一步找准民族工作部門的職責定位,突出工作主線,聚焦主責主業,健全工作體系,做到職能職責向主線優化、工作舉措向主線發力、人員力量向主線加強。要堅定不移地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分析和處理民族問題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抓教育、抓交融、抓發展、抓法治、抓穩定,著力推動“十四五”時期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推動中華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強、凝聚力更大的命運共同體。
相關專題 |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