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華民
2021年07月26日10:32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發端於基層。1953年,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率先決定,把每年的9月確定為“民族團結宣傳月”。改革開放以來,各地創造性地開展了各具特色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活動。新疆把每年5月定為“民族團結教育月”,內蒙古將每年9月定為“民族團結進步活動月”,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由星星之火,漸成燎原之勢。在多地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創新促進民族團結的好做法好經驗的基礎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從局部到全國、從部分試點到廣泛示范、從簡單活動升級為系統工作,創建的序幕徐徐拉開,亮點紛呈、成果豐碩。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服務於基層。團結固,則百業興。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就是以爭取人心、凝聚人心為出發點,促進民族團結進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過程,就是讓各族群眾在創建中不斷增強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過程。浙江寧波立足基層社區工作實際,探索了以“微組織、微窗口、微熱線、微平台”為主要內容的“四微”建設,在基層社區建立多個“四微”載體,面向各族群眾提供高效優質的社區服務,有效促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個人”余留芬,自2001年成為貴州盤州市淤泥彝族鄉岩博村黨支部書記以來,帶領村民奔跑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發展道路上,讓村級產業和群眾收入實現了滾雪球式的發展,貧困落后的彝家村寨成為如今的“先進村”“文明村”“示范村”,各族群眾過上了共同富裕的美好生活。
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力在基層。各族群眾是創建工作的主體,群眾的積極參與和首創精神,激發出創建工作源源不斷的活力。西安交通大學在全國率先全面實行本科生住宿書院育人模式,各族學生在日常生活學習中實現了廣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鑄牢。黨的十八大以來,新經濟組織和新社會組織等有生力量,也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中。江蘇省張家港市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會廣泛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堅持舉辦“民族團結·石榴花開”等品牌特色活動,積極做好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工作,為服務各族群眾搭建了直通橋、暖心家,推動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新疆阿克蘇地區相繼成立各級民族團結進步促進會,引導各族群眾自覺做民族團結進步的建設者、維護者、促進者,共同推動民族團結之花常開長盛在塔裡木河兩岸。在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新征程中,創建工作不斷迸發出勃勃生機。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深深植根於基層,夯基壘台、立柱架梁,全面推進、積厚成勢。
相關專題 |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