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
分享

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2021年07月19日14:14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原標題:堅定不移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

我是從農村考入內蒙古大學數學系的。我上學那會兒,中小學是用蒙古語授課,大學是用國家通用語言授課。大學第一年,我聽課十分困難,於是下決心,一定要學好普通話。雖然鬧過很多笑話,但我仍然堅持去說、去練。現在,我不但熟練掌握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蒙古語,還能夠使用英語溝通交流,這對我的成長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劍橋大學學習時,每周都有國際上的名師來做講座,但我英語水平不高,有時真希望老師用中文講課。在這種情況下,是改變對方,還是改變自己? 答案不言而喻。我改變了自己,努力學習英語,不僅解決了聽講座的問題,而且為我以后的科研帶來了很多幫助。

語言相通是人與人相通的重要條件。語言就好像一扇窗,打開這扇窗,你可以看到美麗的風景,可以全面拓展和提升自身發展空間。偉大祖國文化的魅力、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更需要通過語言來表達和傳遞。

語言相通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環節。語言不通就難以溝通,不溝通就難以達成理解,難以實現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難以形成國家認同,難以增進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國家通用語言文字作為我國國民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國家認同建構具有特殊意義。

歷史上,“書同文”,促進了中國廣袤土地上文化的交流和中華文化認同的形成。“語同音”,使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通暢、便利,為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建設奠定了更加堅實的基礎。

長期以來,我們更多強調了語言文字的功能性,忽略了語言文字教育情境與過程對建構國家認同的深沉意蘊。教育的目的,不能僅停留在培養出一大批能夠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和少數民族語言文字之間流暢互譯的“翻譯人才”,更要在增進大家對各民族文化認識的過程中,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

我是一名數學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和語言教育聯系不大。但我還是師范院校的校長,要為我的學生作出榜樣。中國的知識分子,有盡忠國家、盡忠民族的傳統。人民教師承擔著托起中華民族明天太陽的重任,要盡到責任和義務。如果眼裡隻有小圈子、小集體利益,心中沒有國家和中華民族大局的,這樣的人不是民族教育、師范教育要培養的人。我們的師范院校一定要把教師培養好,民族教育一定要把各族人才培養好,為中華民族的未來打牢堅實根基。

(作者阿拉坦倉系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師范大學校長)

(責編:張靚怡(實習生)、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