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專題報道
分享

涼州會盟:各民族共同培育偉大精神的歷史佳話

2021年07月19日13:37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原標題:涼州會盟:各民族共同培育偉大精神的歷史佳話

       我們偉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在歷史長河中,農耕文明的勤勞質朴、崇禮親仁,草原文明的熱烈奔放、勇猛剛健,海洋文明的海納百川、敢拼會贏,源源不斷注入中華民族的特質和稟賦,共同熔鑄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進藏、涼州會盟、瓦氏夫人抗倭、土爾扈特萬裡東歸、錫伯族萬裡戍邊等就是這樣的歷史佳話。

  ——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的講話

  涼州,也就是今天的甘肅省武威市,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也是河西走廊上多民族、多元文化匯集的歷史文化名城。700多年前,即公元1247年,在這塊土地上,蒙古皇子闊端同西藏宗教界領袖薩迦班智達·貢嘎堅贊(簡稱“薩班”)進行了一場具有深遠歷史影響的會談,后世稱這一歷史會談為“涼州會盟”。

  涼州會盟發生在歷史上我國疆域取得重要拓展的時期。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統一了北方草原各部,建立了蒙古汗國。之后,成吉思汗的子孫在各地封王,成為治理國家各個區域的統治者。

  在涼州地區坐鎮的西涼王,是成吉思汗第三子窩闊台的次子闊端。闊端雄才大略,他通過調查研究,不僅了解了西藏地區的基本情況,還對西藏政教合一制度有了一定認識。闊端採納了部屬的建議,決定迎請當時在西藏最具政治號召力和宗教影響力的薩迦派領袖薩班赴涼州,共商西藏歸順大計,力圖以和平方式和政治手段實現蒙古汗國對西藏的統治。

  薩班是薩迦派大學者,也是西藏地區藏傳佛教歷史上獲得“班智達”稱號的第一人。這位不一般的人物,最終成為與闊端會談的最佳人選。

  當時,西藏處在吐蕃王朝瓦解后的分裂割據時期,和平談判對於西藏來說是最好的事情。既然蒙古皇子闊端發出了邀請,那麼,順勢而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在此種情形之下,年邁體弱的薩班審時度勢,毅然率領侄子八思巴、恰那多吉和眾多薩迦寺僧侶,攜帶大量經卷遠赴涼州,促成與闊端的會談。

  公元1247年,闊端作為蒙古汗廷代表,薩班作為西藏地方代表,在涼州這片連接著蒙古草原和青藏高原、連接著中原農耕文明和邊疆游牧文明的土地上,進行了一系列磋商談判,並就關鍵問題達成共識。

  涼州會盟之后,薩班寫了一封致西藏各地僧俗首領的信,即《薩迦班智達致蕃人書》。他在信中說,西藏已成為蒙古汗國屬地,闊端大王已委派薩班和其他“金字使者”對西藏進行共同治理。信中還對蒙古汗國為西藏規定的各項制度,包括呈獻圖冊、委派官員、繳納貢賦等,都作了說明。據史料記載,“衛、藏之僧人、弟子和施主等眾生閱讀了此信件后,無不歡欣鼓舞”。

  接下來的事情水到渠成。元朝建立后,對西藏地區行使行政管理權,在這一地區設立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由宣政院直接統轄,掌管西藏各項事務。繼元朝之后,歷屆中央政府都對西藏行使著完全主權,都把西藏劃定為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可以說,一張談判桌勝過了千軍萬馬。涼州會盟使當時的中國大地上避免了一場戰爭,蒙古、藏及其他民族的人民因此免受戰爭的傷害,促進了各民族友好往來、和平相處。

  習近平總書記說,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國家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涼州會盟以和談的方式推動了統一,是西藏與祖國關系發展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國家和平統一,各民族友好團結,既符合社會歷史發展總趨勢,又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利益。

  作為涼州會盟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見証地,位於武威市的白塔寺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白塔寺是薩班當時在涼州的駐錫之地,涼州會盟之后,闊端下令對其進行重修。清朝時期修撰的《乾隆武威縣志》記載,白塔寺“內有大塔,四環小塔九十九”,因而又被稱為“百塔寺”。

  2001年,白塔寺遺址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4年,白塔寺被命名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位於白塔寺內的“涼州會談”舊址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

  如今,在白塔寺遺址周圍,新修建的白塔拔地而起,蔚為壯觀。置身塔林,林木蔥蘢,花團錦簇,颯颯作響的樹葉,仿佛在向參觀者講述著涼州會盟這段愛國主義歷史篇章。

  “琵琶且攏彈新曲,高調依然在五涼。”今天的武威正在努力講好“涼州會盟”故事,充分發揮白塔寺作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活動實踐平台、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交流窗口的作用,進一步引導各族群眾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為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懈努力。

  (執筆:周芳)

(責編:張靚怡(實習生)、吳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