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9日13:34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在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藍領專家”孔祥瑞、“金牌工人”竇鐵成、“新時期鐵人”王啟明、“新時代雷鋒”徐虎、“知識工人”鄧建軍、“馬班郵路”王順友、“白衣聖人”吳登雲、“中國航空發動機之父”吳大觀等一大批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帶動群眾銳意進取、積極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為國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勛。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4月28日在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座談時強調
“他朴實得像一塊石頭,一個人,一匹馬,一段世界郵政史上的傳奇。他過灘涉水,越嶺翻山,用一個人的長征傳郵萬裡,用20年的跋涉飛雪傳薪,路的盡頭還有路,山的那邊還是山,近鄰尚得百裡遠,世上最親郵遞員!”
2005年,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欄目將這段頒獎辭獻給王順友——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木裡藏族自治縣一名普通的郵遞員。
王順友很平凡。全國有幾萬個鄉鎮,每個鄉鎮都有郵遞員為群眾送信送報送包裹。幾十年裡,在木裡縣大部分鄉鎮不通公路和電話的情況下,一年中有330天,這位苗族漢子都奔波在木裡縣城至白碉鄉、三桷椏鄉、倮波鄉、卡拉鄉的郵路上,傳遞黨的聲音和科技、致富等信息,在馬馱人送的“馬班郵路”上,為藏區群眾搭起一座與外界溝通聯系的橋梁。
王順友很不平凡。每跑一趟郵班,要先翻越海拔5000米、一年中有一半時間被冰雪覆蓋的察爾瓦梁子,再進入海拔1000米、最熱時氣溫高達40攝氏度的雅礱江河谷,途中穿越大大小小的原始森林和山峰溝梁……餓了吃點糌粑,渴了喝點山泉水或者啃冰塊,晚上蜷縮在山洞裡、大樹下或草叢中,途中常常遭遇冰雹、暴雪、大雨、泥石流等自然災害。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中,他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幾十年裡從沒延誤過一個班期,沒丟過一份郵件,投遞准確率達100%。
有一次,王順友的馬被一隻突然從林中飛出的山雞驚到,踢了他一腳。王順友忍著鑽心的疼痛,堅持把所有郵件送完才回到縣城醫院檢查。在這次事故中,王順友的大腸被踢破,至今還留下后遺症。
還有一次,泥石流沖毀了進入白碉鄉的所有路橋。按規定,王順友可以不跑這趟郵班,但他在郵件中發現了兩封大學錄取通知書,便急忙騎上馬出發。當干干淨淨、完好無損的錄取通知書送到學生手中時,王順友由衷地跟著一起高興,全然顧不上滿身的污水、泥土和血漬。
王順友深知,馬背上小小的郵包裡,承載的是各族鄉親大大的致富夢、求學夢。送郵件之余,他還熱心地為各族群眾購買種子,捎去生產生活用品,成為大山裡各族群眾的貼心人。“黨員之品格,寂寞足以煉其誠﹔楷模之榮光,困苦難以動其念。” 2014年,《百位共產黨人百篇小傳》一書這樣評價王順友。
王順友的事跡不僅感動了中國,也鼓舞了世界。2005年,他登上萬國郵聯在瑞士舉行的行政理事會講壇,向各國郵政代表講述了自己的從業經歷。作為萬國郵聯自成立以來受邀作報告的第一位普通郵遞員,他成為世界郵政人忠實履行普遍服務義務的象征。
魯迅先生曾說,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為民請命的人——他們是中國的脊梁。在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埋頭苦干、拼命硬干的人,他們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以平凡的勞動創造了不平凡的業績。
王順友不僅是勞動模范的代表,還是民族團結的典范。在他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生活著藏、彝、漢、蒙古、納西等多個民族的群眾。他用腳底板走出的崎嶇山路是一條民族團結之路,他用赤心向各族群眾托出的是一片民族團結深情。
“我對鄉親們的感情深,願意一直走在郵路上,但是我不希望我的后人再走這條馬班郵路了。”如今,王順友的願望已經成真。一條條通鄉公路取代了昔日的“馬班郵路”,木裡縣各鄉鎮都通了電話,沿路的木房子也都變成亮堂的磚瓦房,鄉親們都用上了互聯網、手機,郵遞員們也都騎上了摩托車。
現在擔任木裡縣郵政公司黨支部專職副書記的王順友,仍惦記著郵路上的各族鄉親們。他時不時下鄉去看望大家,並到學校給孩子們講黨課、送郵票。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和全國勞動模范代表同慶“五一”國際勞動節,共話中國夢。總書記說,勞動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還列舉了王順友等一批改革開放以來的勞動模范,稱他們“為國家和人民建立了杰出功勛”。
在全國各地,有千千萬萬名“王順友”——扎根脫貧攻堅前沿陣地的基層干部,像保護眼睛一樣呵護綠水青山的護林員,世代生活在邊境線上守護國土的護邊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堅守抗疫一線的無名英雄……他們在平凡崗位上,用奉獻和執著守護著祖國廣闊的土地,呵護著溫暖的中華民族大家庭,推動著中華民族的發展進步。
時代在發展,全國各地的郵路越來越好走,但“馬班郵路”精神永遠不會過時,新時代仍然需要王順友這樣平凡又偉大的奮斗者。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有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我國工人階級和全體勞動群眾的團結奮進,有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奮斗,我們一定能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夠實現。
(執筆:李翠)
相關專題 |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