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7月19日13:10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新中國成立前獨龍族群眾爬天梯出行
獨龍族於2018年整族脫貧,實現“千年跨越”。圖為2020年獨龍族青年李永明(右)和奶奶行走在美麗的村寨中。新華社發
獨龍族這個名字是周總理起的,雖然隻有6900多人,人口不多,也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平等的一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驕傲地、有尊嚴地生活著。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月在雲南昆明會見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干部群眾代表時說
獨龍族是我國人口較少民族之一,主要聚居在地處深山峽谷中的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獨龍江鄉。獨龍江兩岸,是他們世代生活的家園。獨龍江發源於西藏自治區察隅縣境內,源頭部分稱為“嘎達曲”“美爾東曲”,向南流入貢山縣境內,匯合支流麻必洛河,稱“獨龍江”,之后轉而向西流入緬甸。
不到獨龍江,很難想象那裡環境有多麼險惡——山高入雲,溝壑幽深,峽谷險峻,一年中有半年時間大雪封山。白雪皚皚的高黎貢山,阻礙了獨龍族人與外界的聯系,也導致了這裡的貧困。新中國成立前,獨龍族還過著刀耕火種、結繩記事、狩獵為生的原始生活。他們往往以居住的地方或河流的名稱來稱呼自己,如“獨龍”等。
1952年1月,周恩來總理接見參加中央民委第二次委員擴大會議的代表,時任貢山縣長孔志清就在其中。周總理親切地問孔志清是哪個民族,孔志清說:“舊社會,反動統治者歧視我們,侮辱我們,把我們當野人,稱我們是‘俅子’‘俅夷’。”總理又問道:“你們是怎樣稱呼自己的?”孔志清回答:“歷來我們都自稱獨龍人,我們聚居的地方叫獨龍江。”總理聽后,用堅定的語氣說:“一切歧視少數民族的行為都是不允許的,過去那些侮辱性的稱呼,一律廢除!你們自稱獨龍人,這是一個很響亮、很有意思的族名。今后,就按你們的意願,把你們民族的族名,定為獨龍族!”
由於高山峽谷的獨特地理環境,過去獨龍族長期在高度封閉、與世隔絕的狀態中生活。以前,獨龍江鄉隻有兩條崎嶇狹窄的人行小道通往外界,外出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雪山,到貢山縣城需步行7天。上世紀50年代,貢山縣政府每年最繁重的工作之一就是動員全縣的人力畜力,趕在大雪封山前搶運物資進獨龍江鄉,確保當地群眾在封山期間的生活必需品供應。修通到獨龍江鄉的路,成為人們共同的期盼。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發展十分關心,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確要求,包括獨龍族在內的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基礎設施、生產生活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4年4月,在克服岩爆、涌水、塌方甚至雪崩等諸多不利因素后,6.68公裡長的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終於貫通,從貢山縣城到獨龍江鄉政府所在地,隻需3個小時車程。
高黎貢山獨龍江公路隧道即將全線貫通之際,獨龍族干部群眾欣喜萬分,寫信給習近平總書記,報告了這一喜訊。習近平總書記給獨龍族群眾回信祝賀並表達了對他們的牽挂。半年多后,習近平總書記在雲南考察期間,特地從緊張的行程中抽出時間,在昆明親切接見貢山縣干部群眾代表。
習近平總書記對鄉親們說:“你們生活在邊境地區、高山地帶,又是貧困地區,在新中國成立以前生活在原始狀態裡。新中國成立后,在黨和政府關心下,獨龍族從原始社會邁入社會主義,實現了第一次跨越。新世紀以來,我們又有了第二次跨越:同各族人民共同邁向小康。這個過程中,黨和政府、全國各族人民會一如既往關心、支持、幫助獨龍族。”
這次特殊的會見,讓參加會見的鄉親們感慨萬千,對未來更加充滿信心。
獨龍族雖然人口少、居住偏遠,但黨和國家卻從來沒有忘記這個民族。新世紀以來,興邊富民行動、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等扶持政策惠及獨龍江鄉。2010年,雲南省委、省政府啟動了獨龍江鄉整鄉推進獨龍族整族幫扶工程,面向獨龍江鄉人均投入25萬元。
如此大的幫扶力度,在國內外扶貧史上是很少見的。曾經有人質疑:“為了一個隻有幾千人的民族,投入10多億元,值得嗎?搬出深山不就行了嘛。”但獨龍江鄉的干部群眾卻給出了擲地有聲的回答:“獨龍江鄉不僅是獨龍族祖祖輩輩的聚居地,這裡有1994平方公裡國土,邊境線長達91.7公裡,需要有人世代守護!”
如今,在黨和國家的幫扶下,獨龍族群眾不僅住上了新房,還發展了草果、中藥材等特色種植產業。2018年底,好消息傳來:獨龍族這個曾經靠刀耕火種、結繩記事、狩獵為生的民族,一躍跨千年,發生了歷史性巨變——全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
這是一個民族千年的夢想。獨龍族群眾寫信給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這一喜訊。
2019年4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獨龍江鄉群眾回信,祝賀獨龍族實現整族脫貧。習近平總書記在信中說:“脫貧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還在后頭。希望鄉親們再接再厲、奮發圖強,同心協力建設好家鄉、守護好邊疆,努力創造獨龍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今天的獨龍江,村村通硬化公路、通4G網絡,家家有新居,戶戶有新業。“獨龍江鄉的發展太快了,像飛一樣。”鄉親們說。
如今,走進獨龍江鄉,能看見家家戶戶屋頂上飄揚著鮮艷的五星紅旗。生活在中緬邊境的獨龍族同胞用這種方式表達著對黨和國家的感恩之心,彰顯著作為中華民族大家庭成員的驕傲和自豪。 (執筆:李寅)
相關專題 |
·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