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專題報道>>先鋒人物>>吳仁寶:八十五年人生奉獻給“天下第一村”

改革開放30年風雲人物

吳仁寶:從“泥腿子”到農民巨人

何建明

2008年11月14日07: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吳仁寶近影

  世界上還沒有一個鄉村可以同中國的華西村相比:這裡有1600戶農民成為百萬富翁,這裡的農民擁有世界上最好的福利和社會保障。這裡的農民不僅自己辦旅游節,而且還將在田野裡建起一座328米高的摩天大樓,全村一年創造540億元的工農業生產總值,吸引了萬人的打工隊伍在這裡就業……

  這是中國的華西村,這是一個中國“泥腿子”農民吳仁寶所創造的奇跡。

  華西村是中國農村的老典型,但30年前的華西村也是一個勉強得以吃飽飯的普通農村。是老支書吳仁寶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使華西村在短短的30年中迅速發展壯大,成為農民的“人間天堂”。

  吳仁寶今年80歲,但見過他的人根本不會相信這位每天6點鐘起床就工作、走起路來連年輕人都不易追趕上的一位老人竟然已經當了近半個世紀的村官,是他改變了華西村,改變了所有華西村和來華西村工作的人的命運。

  抓住騰飛的機遇

  10余年前,蘇北鹽城一個隻讀過高中的農村小伙子,無意間看到一份包糧種的舊報紙上刊發的一篇介紹吳仁寶領導農民走向富裕的報道,於是他帶著300元盤纏,隻身來到華西村。若干年后小伙子又把自己的戶口從蘇北遷到這裡。這還不算,小伙子“明眼勢利”,又把自己的父母、對象以及對象的父母及其兄弟姐妹全都遷了過來,這滾雪球式的“家族大遷移”至今已達57人之多!  

  “B29號”,這是小伙子現在的新家,一座兩層建筑的歐式別墅,面積達500多平方米,室內全套的豪華家什和精美裝飾。主人介紹,這是村裡分給他的住宅,按當地的“村價”約為230余萬元(折合中等城市的價格大約500萬元左右)。“之前我有一棟是前年搬入的別墅,面積也有400多平方米。”他說:在這個村子裡,像他這樣一戶農民擁有兩幢洋氣十足的別墅並不在少數。

  “我們村的每戶農民,最少存款也有百萬元,當然存款千萬元的也為數不少。家有別墅、汽車已是幾年前就有的事了。你沒聽說我們村裡的農民在10年前就有了‘八有八不’?八有就是:小有教,老有靠,房有包,病有報,物有商,玩有場,餐有供,行有車。八不即是:吃糧不用挑,吃水不用吊,煮飯不用草,洗澡不用燒,通訊不用跑,冷熱不用愁,雨天不用淋……”

  據小伙子說,他年收入有150萬元,其中80%能進入村工業集團的股份,還可獲得可觀的錢生錢分紅。小伙子名字叫孫海燕。現在是華西村的黨委副書記。他是1600戶華西村的村民之一,也是1600戶百萬富翁之一。

  吳仁寶對我說:“沒有黨的改革開放政策,我吳仁寶即使有三頭六臂,也最多隻能把全村人的飯菜弄得更好一點而已,絕對不可能讓全村人都富裕成今天這個樣。”吳仁寶說的是真話。

  1980年前后,華西村雖然已是遠近聞名的先進村,但全村的經濟總量也就是“千萬元村”。但吳仁寶思想解放,在全國性的分田到戶大承包時,他吳仁寶別具一格,做了3件很經典的事:

  一是他帶著華西村的主要干部和村民代表,不遠千裡,到了山西的大寨大隊。他們向陳永貴墓庄嚴地鞠了3個躬,同時向郭鳳蓮送去了幾個合作支援項目。吳仁寶曾多次對人說:在當代中國農民中,他最佩服陳永貴,並稱陳有思想、有觀點、有本事,是硬干出來的。

  第二件事是他親自為華西村編了一首“村歌”。歌詞這樣寫:“華西的天是共產黨的天,華西的地是社會主義的地。華西人民艱苦奮斗,團結奮進,錦繡三化三園社會主義的新華西……”當這首村歌在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播出后,令無數新老共產黨員激動得流淚。那時,以蘇聯為代表的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紛紛換幟易旗,還有一個特殊背景:隨著農村改革的不斷深化和市場經濟的風起雲涌,曾經締造了新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神話的蘇南鄉鎮企業在此時又面臨徹底解體的末途,似乎誰言“集體經濟”誰就是“改革倒退派”。吳仁寶才沒管這一套,他對共產主義和建設有華西自己特色的社會主義信仰堅貞不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