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綜合報道

學習貫徹十八大

上海小囡同桌的“你”——從古北路小學看隨遷子女同享義務教育陽光

記者  李泓冰  勵  漪

2012年12月24日07: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 古北路小學是一所公辦小學,非上海戶籍的學生佔比達66%

○ 目前,隨遷子女佔上海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數比例已超過40% 

“進了古北路小學的門,就是一家人”

12月19日清晨,蘇醒的上海,人流車流漸稠。

11歲的上海男孩周星宇拿著從早點攤上買的大餅油條回到家。周爸爸是殘奧會舉重冠軍,對自理能力強的兒子很滿意,一家人香甜地吃完早餐,星宇背起了書包。學校就在小區裡面,他快步沖進校園,走進五(1)班的教室。

家鄉在浙江嵊州的女孩牟野,則背著書包坐在爸爸的電動自行車上,目光靈動地看著街景,媽媽目送著兩人遠去,轉身回到婁山關路的小煙紙店,准備開門迎客。

稍后,小淘氣侯學強也風風火火地跑進校門。他的父母來自安徽颍上,媽媽就在學校附近的地鐵二號線婁山關路站做保潔員。對貪玩的兒子她有些不放心,為了就近照顧,她寧可辭去月薪4000元的飯店服務工作,而來到收入銳減一半的新崗位。

幾個孩子彼此打著招呼,走進不同教室。他們穿一樣的校服,聽同樣的老師授課,享受同樣的小班化教育。

走進上海市古北路小學,挂滿各種“特色學校”、“示范學校”銅牌的不鏽鋼柱子迎門而立,不算太新的校舍倒也整潔、敞亮。

在這所朴實的公辦小學裡,美術室、音樂室、勞技室、圖書室一應俱全。教室裡配了空調,讓冬天溫暖如春。走廊裡挂著學生們的大幅畫作,從現實畫到科幻,稚嫩中透著老練。機器人教室裡擺著孩子們的杰作,陳設著國內外比賽獲得的獎狀、獎杯。

該小學有435名學生,其中非上海戶籍的學生299人,佔比達66%。周明星校長很自豪,“除了西藏和新疆,我們的孩子來自全國所有省區市”,他在開學典禮上說,“進了古北路小學的門,就是一家人!”

不僅教書,還教倫理,教常識,教做人

五(3)班的語文課。班主任葉立鳳在講授第三十九課《一夜的工作》。大屏幕上放映著周恩來總理伏案工作的照片。

“誰能說說,我們能從周總理身上學到什麼呢?”

坐在最后一排的侯學強說:“媽媽很辛苦,我要好好讀書,將來孝順媽媽。”

老師循循善誘,不僅教課文,還教倫理。

美術教室。徐蘇彬老師在教三年級小朋友“畫畫自己的手”。家境困難的學生可以免費取用學校的彩筆和顏料。

“現在大家拿起放大鏡,看看自己和旁邊同學的手,能看到些什麼呀?”

“有一條一條粗粗細細的皺紋!”

“這不叫皺紋,叫紋理。”

老師不僅教美術,還教常識。  

操場上,體育老師金仁杰帶著二年級的孩子們玩沙包,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

“剛才有同學摔跤了,稍微不小心就會被踩到。”金老師提醒孩子們,“別光顧自己玩,要把摔倒的同學先扶起來。”

老師不僅教體育,還教做人。

“教育是一種根雕效應,每個學生都獨特而出色”

古北路小學周圍有兩個菜市場,旁邊的一條馬路上肩挨肩地開著眾多五花八門的小店。許多孩子父母就在那裡工作。

周校長和教師們開玩笑說,這些孩子是我們的衣食父母。由於動遷工程,小學周邊很多居民都搬走了,生源逐年下降,開學時隻有幾十個滬籍學生報到。開門辦學后,古北路小學又紅紅火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