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首頁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十九大專題報道

十九大時光:守著“綠色銀行”過上好日子

2017年10月22日12:56    來源:青海日報

原標題:守著“綠色銀行” 過上好日子

在前溝村生活了大半輩子,59歲的嚴國倉越發覺得:這幾年趕上的好事是越來越多了。

從2016年起,他成為村裡的林業生態管護員,每個月有近千元的收入﹔去年他通過結對幫扶苗圃獲得分紅4600元,今年還能分得6000元﹔也是從去年開始,他通過六盤山片區扶貧湟源縣苗木繁育項目分得苗圃0.264公頃,隻等苗圃長大售出后即可獲利。

“你看,這些苗圃就是我們的‘綠色銀行’,現在儲蓄越多優質樹木,將來得到的經濟回報就越大。日子肯定越來越好。”金秋時節,嚴國倉看著成片的苗圃喜笑顏開。

與嚴國倉一樣,這幾年,在扶貧政策的溫暖下,前溝村貧困群眾的心頭亮了起來,生活更有了希望,村民靠著土地和“綠水青山”吃上了“生態飯”,摘掉了貧困的帽子。

10月18日一早,來到距離湟源縣城16公裡外的前溝村村委二層辦公小樓,煥然一新的黨員活動室內,駐村第一書記白前和村上的30多名黨員,正在收看十九大開幕盛況。大家聽得認真,看得仔細,不時拿筆記錄著,三個多小時的報告結束后,大家意猶未盡,說起了生活的變化。

“剛搬進新的辦公房,就趕上了十九大勝利召開,原來村裡沒有專門的辦公用房,駐村第一書記給我們爭取扶貧項目,建成了村委辦公用房,不僅設有圖書室、閱覽室、黨員活動室,還統一配備了辦公用品。”前溝村黨支部書記巢沐自豪地說道。

“以前路不好、連班車都不通,現在路不但越來越好走了,村庄也越來越漂亮。”村委會主任安元邦接上話茬。

“這幾年,我們靠發展林下經濟,有了好的生態環境,腰包鼓了,思想也改變了”。見到記者,大家都迫不及待分享這幾年的喜人變化。

前溝村共有318戶1294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4戶111人,過去村民的經濟來源主要以種植傳統農作物和飼養牛羊為主,由於基礎設施滯后,生產結構單一,2015年被全省確定為精准扶貧村。“想要脫貧致富就要轉變固有的生產方式”。白前說,針對村內無集體經濟收入,農戶收入來源單一的現狀,駐村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確定了發展苗圃種植和藥材種植的思路。並且以項目和幫扶資金注入的方式,成立了“村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村級種植專業合作社。

在合作社的帶動下,村民們按照劃分到戶到人的原則,開展種植,目前已形成9.3公頃綠化苗圃和16.7公頃當歸、3.3公頃蕨麻種植的規模。38戶貧困戶和五保戶人均都分配到了0.05公頃的種植面積,收入大幅提高。為了盡快幫助村民脫貧致富,這兩年,他們圍繞村裡已有的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