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3日05:0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手機看新聞
湖北省委常委、宜昌市委書記黃楚平代表
文化支撐黨風國魂建設
十八大報告科學描繪了我國未來發展的宏偉藍圖,特別是對新形勢下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文化強國進行了全面部署,充分體現了黨中央的戰略眼光和宏大氣魄。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人民的精神家園,是黨風國魂建設的重要支撐。深入學習貫徹十八大精神關於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一系列重要論斷,一是把文化建設擺在更加重要的戰略地位。二是正確處理文化核心價值和載體的關系,把核心價值體系的主要內核通過人民群眾聽得懂、願意聽的語言表現出來。三是統籌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加強公共文化基礎設施、服務體系建設,最大限度地激發文化生產力。四是深入挖掘、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地域文化。
(人民網記者 張志峰 付文)
上海市嘉定區委書記金建忠代表
強化基層黨組織社會功能
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創新基層黨建工作,夯實黨執政的組織基礎。在當前社會轉型過程中,基層黨組織的社會功能越來越凸顯,要在聯絡社會、服務群眾中,更好地成為社會利益協調的重要主體﹔在宣傳群眾、引領群眾中,更好地成為社會組織動員的核心力量﹔在整合資源、凝聚力量中,更好地成為各類社會組織的網絡主干。
黨的群眾工作,要了解群眾需要什麼,把握我們能為群眾做什麼。近年,嘉定區努力讓群眾的意見訴求直通黨和政府,使黨員干部由“坐等上門”向“主動進門”轉變。我們建立了一批“新村民黨支部”,既讓流動黨員有了“家”,又管理服務了“新村民”﹔整合公安、工商、城管、稅務等實施“聯勤”,使社會管理氣象一新。
(人民網記者 杜榕)
福建省漳州市委書記陳冬代表
好生態就是競爭力
報告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
對於福建這樣一個森林覆蓋率連續28年居全國第一的省份,生態保護與工業發展從來不是對立的,協調好兩者關系,就可以讓兩者互相促進,互為倚靠。作為地方官,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非常必要,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要有“功成不在我這任”的理念。我們認為,好的生態環境就是最大的競爭力,最大的吸引力。通過生態文明建設,能讓老百姓永遠喝上干淨的水,呼吸到新鮮的空氣,吃到安全的食品,宜居樂居,這本身就